2025-10-16 13:06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玉林、记者刘宇、通讯员吴珊、通讯员高佳)10月15日,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科教与产业融合对接活动在湖北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北省经济信息化局、湖北大学、湖北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目标是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耦合,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照片是活动现场拍摄的。 (原通讯员 吴嘉 供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经济信息化局参加会议湖北大学科技学院院长,湖北省各市、省经济信息部门负责人,医药、食品行业部门负责人,生物医药、食品、酶制剂领域主要企业负责人。生物基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湖北省生物制造创新产品成果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陈栋梁、部共建生物催化剂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世辉出席活动 和中国。该部提供了一份主要报告。代表来自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县县委等企业、地方政府、科研机构的代表发言。湖北省评选的3个国家级标志性生物制造产品和10个省级标志性生物制造产品以视频形式发布,以及本次活动征集的高校创新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解读《进一步促进食品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据悉,工信部征集了生物制药、生物能源、酶制剂等重点领域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明显、推广价值良好的生物制造旗舰产品。会场举行科产融合签约仪式。湖北大学已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等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孝感市四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校企共建合作协议,与湖北大学等16家企业代表签署校企技术研发合作协议 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分为四个地块,涵盖菌种改良、酶工程、功能食品、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生物制造是生产力新“绿色引擎”,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引擎”。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深度融合,其绿色、低耗-碳、高效和可持续的特性正在重塑医疗、食品和化工等产业结构。目前,湖北省生物制造发展已具备多维度支撑优势。其中,湖北大学生物系紧密结合国家生命健康战略,积极发展生物科学新兴领域。自2022年入选德湖北省一流重点学术领域以来,聚集了包括中国工程院外籍学者在内的国内优秀人才,拥有一支“黄大安式国家大学教学团队”。拥有“挑战杯”、“互联网+”、“iGEM”等高水平师资队伍,学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比赛中多次荣获金牌。目前,学校正在合作打造华中地区合成生物学高原,打破人类基因编辑与合成、新型酶制剂开发、工业菌株设计与应用等领域存在技术壁垒。科技和产业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课题29项,在《Science》、《Cell》、《Nature》等顶级杂志发表文章6篇,获批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191项,国家及部级一等奖3项。年技术服务收入超过2.5亿元,为当地带来数十亿元经济效益,有力支撑了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去年,湖南大学生命科学软学科排名从第104位跃升至2022年第37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谢红星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湖北大学将在生物制造领域深耕细作,重点打造一流生物学学术领域,发展基因编辑合成等新技术,在酶制剂开发、工业菌株设计与应用等领域攻克了诸多技术壁垒。我们将持续推进生物制造创新高原建设,加快国家生物制造中试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支撑,实现一流领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