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12:54
武钢云谷工业园区 606,是一座古老的工业遗产建筑,有着新的面貌和许多企业的历史。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何宇欣供图)
李媛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通讯员 全星云
如何以推动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化延续和治理效能?
中心城市劳动大会之后,一些地区寻找城市现代化的方法。
在武汉,废弃的小龟山工厂改造成金融城、柴油机工厂改造成人工智能产业园、吴川老模具改造成船滨公园……公园、社区、城区一体化发展,成为城市有机再生的日常奇观。
在产业带变身产业“展示舞台”
很少有人知道,“隐藏”在武昌市中心的是武汉唯一的金融主题产业园——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园。
20世纪70年代,园区所在的星海路、紫砂路、小龟山路围成的地区是中国电力湖北电建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的设备生产基地。
2010年前后,公司调整发展战略并搬迁,基地闲置。 2016年,南国地产联合中国电建湖北电力工程公司、湖北鸿泰集团规划园区改造。
园区管理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当时,武汉房地产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如果这块土地用来建设住房,毫无疑问可以赚取大笔利润,但如果是“一次性出售”,这种可能性就很大了。六个月内,三方召开了20余次商务会议,最终达成协议,以杭州玉皇山基金小镇为模式,打造中部地区首个金融城。
2021年10月28日,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园开园。四年来,已吸引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心基地、省融担保集团、联合投资资本等80多家金融机构入驻。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贡献税收13亿元以上。
“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每个阶段的生长都需要养分的持续供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壮林认为,只有加大对城市的投入禁止创新,根据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优化城市结构、实时转换动能,才能保证城市在转型再生中焕发新的生命。
“腾笼换鸟”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放眼武汉,还有不少产业园区通过“拿出笼子换鸟”实现变革,比如华中地区的小龟山金融文化园。
在硚口区,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工作过的武汉柴油机厂,已经重生,比如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机器的轰鸣声已经被人工智能算法的无声流动所取代。去年年底开业后,最初的44英亩区域“一开业就被填满了”,而133英亩的核心区域则已全部建成。规划占地1500英亩的整体园区将设有总部集群区、未来打造的智能制造区和创新孵化区,助力“汉口根”走向全面复兴。
其所在的江汉区,原爱迪集团始建于1994年的工厂已脱胎换骨,成为红T时尚产业园。园区依托爱迪集团时尚产业背景资源,展示国际知名设计师,培育本土设计人才。百余家时尚、文化、创意、设计相关企业在这里引领中国风美学“圆切”,举办了武汉时装周、武汉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红T设计师之夜”等数百场时尚活动,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弘扬城市精神的一张亮丽名片。
武钢洪山区云谷606工业园改造废弃武汉冶金设备厂房制造厂房。通过修复、空间改造和功能提升,打造“工业文明与科技场景的融合、城市痕迹与文化记忆的融合、办公空间与创意空间的融合”,形成“融合”场景。整合公园、社区、景区、街区“四区”的ISA模式。
上个世纪的工业基地,机器轰鸣,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难忘的贡献。新时代,我们改造旧厂房,提升品质。不但没有黑烟、没有空气污染,而且一旦产业换档加速,就能再次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不断更新城市文脉。
10月1日,武昌湾公园1956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这里曾经是武昌造船厂的生产基地。
“乌江就是一个代表武汉现代工业文化。在园区规划时,我们梳理了乌江的历史,运用了对大型机器支架等工业遗迹进行清理、防锈、防腐的“补补”技术。 “它让它与景观艺术地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开放的‘博物馆’。”建设该公园的武汉城建集团负责人说。武昌湾公园1956年。传统的堤防经过精心管理,不仅强调了生态价值,而且丰富了长江延续的文脉。
围绕两河四坝建设世界级滨海空间,可以说是武汉践行“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城市”理念的典范。
2020年12月,武汉百里长江生态走廊项目启动,打造长江生态保护示范区打造长江经济带,打造城市名片、人民乐园。
青山市大甲湖曾被用作支撑红铁城的粉煤灰储存区,后来成为“工业疤痕”。如今,这里又恢复了生机,绿树成荫,碧波滚滚。
在武昌,武九铁路北环线废除后,旧铁轨变成了路缘石,卧铺变成了座位,站在原铁轨上的绿色列车变成了咖啡空间,为行业记忆注入活力。
在汉阳,杨四港曾经是最大的内河货运港口,如今已转变为城市步道。龙门吊、火车轨道、中式篮球场、色彩缤纷的集装箱吸引着年轻人前来运动。
“城市更新需要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划和发展。通过保护,新动能、新发展”不断发挥园区优势,实现园区、社区、城区一体化发展。 “武汉市规划院副所长李海军说。